楼阁层层冠此山,雕轩朱槛一跻攀。
碑刊古篆龙蛇动,洞接诸天日月闲。
帝子影堂香漠漠,真人丹涧水潺潺。
扫空双竹今何在,只恐投波去不还。
【题解】:此题当是作者在竹观题写之作。竹观,即竹楼。
【注释】:
(1)“题本竹观”:指诗人登上竹楼观景抒怀。
(2)“层”(chuán) :层层叠叠,形容楼阁重叠。
(3)“雕轩朱槛”,雕饰华美的门窗。朱,红色。槛,栏杆,门上像窗框的横木。
(4)“碑刊古篆”:刻有古文篆体的碑石。碑,碑文。
(5)“龙蛇动”:《汉书》卷三十六《董仲舒传》:“武帝下诏曰:‘吾闻之,尧舜在位七十载,乃逊位以禅舜;夏禹亦然。吾甚自愧,于德非舜帝而近尧也,处在位数遇此二圣,故退而禅天下,何则?天子弗能一日无臣也。’”后人据此典故称帝王退位为“禅”。
(6)“洞接诸天日月闲”:指楼中窗户可以望见诸天与明月。
(7)“帝子影”: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相传其精魂为帝子化身,所以称为“帝子”。
(8)“真人丹涧水潺潺”:仙人修炼成道后,常居高山深岩之中,这里比喻山中小溪。真人,道士或神仙。
(9)“扫空”:形容竹子挺拔高耸,直冲云霄。
(10)“双竹”:指竹林中的两株特立的竹子。
(11)“投波去不还”:形容竹叶随风飘荡而去,不再返回。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竹楼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楼阁层层冠此山”,描写了楼阁依山而建的景象,形象描绘出一座座层层叠叠的楼阁屹立于山顶,宛如山中的王者,令人瞩目。
第二句,“雕轩朱槛一跻攀”,进一步描绘楼阁的结构,雕饰华丽的门窗和红色的栏杆让人不禁想要攀登上去。这句诗通过描绘楼阁的精美细节,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这座楼阁的赞美之情。
第三、四句,通过雕刻精美的碑石和连接诸天的窗户来表现楼阁的宏伟壮观。同时,通过描绘楼中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第五、六句,“碑刊古篆龙蛇动”,通过刻有古文篆体的碑石来表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同时,将“龙蛇动”作为典故,暗喻了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第七、八句,“洞接诸天日月闲”,通过描述楼中窗户可以望见诸天与明月的奇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将“帝子影堂香漠漠”作为典故,暗喻了古代帝王的威仪与神圣。
第九、十句,“真人丹涧水潺潺”,通过描绘山中小溪的清澈与宁静,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同时,将“只恐投波去不还”作为典故,暗喻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这首诗通过描绘楼阁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和古人智慧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