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 这句诗表达的是僧人剃发出家,原本就是为了追求佛法的真谛,而不管去往何处都能被视为修行之地。这里的“何方不是归”强调了佛教中出家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修行和传法的机会。
-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 描述的是一幅宁静的画面,僧人坐在松树旁,听着风吹过松林的声音,这声音如同开启讲经说法的座席(法席)。同时,他沐浴在江边的月光下,洗涤着僧衣。这里描绘了一幅僧侣在自然环境中修行的画面,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对佛法的领悟。
-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
- 通过描写清晨时分寺庙飞阁上的蝉鸣声和稀疏的游客,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种景象通常出现在早晨,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时间的流逝。
-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 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状态,即使手持笔墨也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肉身存在,体现了修行者达到的一种境界,即超越了世俗的自我认知,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描绘了一位出家僧人的修行生活,以及他在自然和佛学中的感悟和修行过程。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宗教情怀、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