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
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乾。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
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重简王明府》是唐代诗人杜甫为纪念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创作的长诗,表达了他深深的景仰与思念之情。本诗逐句释义如下:
甲子西南异:“甲子”指的是古代纪年的方法,这里指代特定的时间或时期。“西南异”描绘了当时西南地区的特殊性,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不同寻常的变化。
冬来只薄寒:“薄寒”形容冬天的寒冷程度,既表达了季节特征,又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艰苦。
江云何夜尽:“江云”指的是长江之上的云彩,“何夜尽”则是问何时能结束这连绵不断的阴霾。
蜀雨几时干:“蜀雨”特指四川地区的降水,“几时干”则表达了盼望早日结束连绵雨水的心境。
行李须相问:“行李”指的是出行时的行囊,“须相问”意味着必须相互询问对方的情况,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安全的关注。
穷愁岂有宽:“穷愁”指的是贫困和忧愁,“岂有宽”表达了在这样的困境中如何能找到慰藉或宽慰。
君听鸿雁响:“君”指的是王明府,此处借指读者,表示希望读者能够倾听那些大雁的鸣叫声。
恐致稻粱难:“稻粱”是古代对谷物的称呼,“难”表示困难,整个句子表达了对生活困难的担忧和对未来生计的忧虑。
《重简王明府》不仅是杜甫对王明府英勇事迹的赞美,更是他对时代、个人命运以及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对王明府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