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
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解析】
“南楚”是诗题,点明了诗人所咏之地。“南楚”在古代是指长江以南的楚国地区,这里泛指南方。“青春异”“暄寒早早分”写春天气候的反常现象。“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这两句写江南早春的景象:江边草儿刚刚萌发,山顶云雾缭绕。这两句诗用“无名”“随意”二字,写出了江边野草丛生,山头云雾变幻的情态。“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意思是说,在农历正月里,蜜蜂和鸟儿都在相互见面,这是不符合节气时节的。“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意思是说杖藜老人妨碍了跃马驰骋,这不是故意离开人群的。此诗通过描写诗人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敏锐感觉。
【答案】
译文
南楚青春别有情;暄寒早早分明。
江畔野草无人识;峰顶白云自为行。
正月蜂儿相见面;非时飞鸟共闻声。
杖藜阻人跃马去;不是故人离群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江草、岭上白云、蜂鸟、杖藜等作为意象,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和特征,抒发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第一句“南楚青春别有情”,南楚即南方,指的是长江以南的楚国地区,这里用来代表南方。诗人将青春比作了别具一格的南楚,说明春天的景色与北方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表现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暄寒早早分明”,暄暖和寒冷,早早地表现出来,说明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明显了,诗人通过对春天气息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江畔野草无人识”,江畔的野草丛生,但没有人能够辨认,说明这些野草生长得茂盛而自然,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诗人通过描写野草丛生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峰头白云自为行”,山峰顶上的白云随风飘动,仿佛在自行行走。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行人,表现出了白云自由自在的姿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五句“正月蜂儿相见面”,正月里,蜜蜂和鸟儿都在相互见面,这是不符合节气时节的。这句话通过描写蜜蜂和鸟儿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第六句“非时飞鸟共闻声”,飞鸟在非正常的季节里也一同鸣叫,说明它们的鸣叫声非常响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通过描写鸟儿的鸣叫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七句“杖藜阻人跃马去”,杖藜老人阻碍了跃马奔驰的人,这并不是故意离开人群的。这句话通过描写老人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最后一句“不是故人离群情”,杖藜老人并不是故意离开人群的。这句话通过描写老人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