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格调苍凉。

首联“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写诗人在傍晚时分沿着山间的小路,来到江边的高阁之上。天色昏暗,夜色渐浓,山径显得分外幽静;而阁之高峙于水门之上,则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行程,又写出了江边高阁的地势特点。

颔联“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写诗人夜宿于岩石之间。由于天将破晓,薄云缭绕,故以“薄”字状之;岩石间露宿,环境幽僻,故以“岩际”称之;月光如洗,照彻江中,故以“孤月”点明;月光映照江面,使浪花翻滚,因此说“浪中翻”。这一联描写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画面。

颈联“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进一步写诗人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鹳和鹤在安静地追逐飞翔(因为此时已到清晨),而豺狼却正在争抢食物、互相喧闹。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把鹳鹤的宁静与豺狼的嘈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尾联“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因为忧心忡忡,难以入睡,所以不眠。他担心战争不断,生灵涂炭,国家无法安定。然而他又深感自己力量渺小,无力改变这种局面。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无奈。

此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忧思和无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