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注释: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这是描写诗人早晨出门时的情景。藜(li藜)杖是古代的一种手杖,藜是一种植物,茎可以编为手杖。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白露过后、秋分以前的节令;也指深秋的露水。“侵”字写出了露水的冷湿,写出了天气之寒。蓬门是指蓬草覆盖的门户,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住所简陋、清贫。启曙烟是指拂晓时分升起的炊烟,这里用来衬托诗人早起的景象。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这里的力稀指的是体力不支,经树歇则是指经过树下休息一下。老困拨书眠是指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疲惫,所以只能通过读书来放松自己。这里的老困和拨书眠都是用来形容诗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秋觉追随尽是指秋天的到来,让诗人感到一切都已经消逝,只剩下无尽的回忆和思念。来因孝友偏是指来到这个地方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孝悌友善的传统美德。这里的孝悌友善都是用来形容诗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清谈见滋味是指通过清谈,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滋味,这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尔辈可忘年是指你们这些年轻人可以忘记年龄的差异,相互交流和学习。这里的忘年是借用《世说新语》中谢安的故事,谢安年轻时与刘惔一起隐居在东山,后两人重逢,谢安已年迈,而刘惔还是少年,两人以老少论辈,互相戏称“老郎君”和“小郎君”。这里的忘年是形容彼此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相互尊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日重阳节时所作。诗人通过对孟十二仓曹和十四主簿兄弟的描绘,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