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吹笛》
吹笛 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译文注释:
秋天的山风吹动着清澈的月亮,这是谁家的孩子在吹笛?
笛声随风飘扬,律吕和谐,宛如乐曲一般。月光下,长城关山映出几分明亮。
胡人骑兵半夜出发北行,而武陵的一曲却让人想起南方的故乡。
故乡的杨柳已经凋零,为什么这悲凉的曲子还要一遍遍响起。
赏析:《吹笛》,是一首描写笛子演奏者吹奏时情景的诗。首联写笛声来自何处。诗人从“秋山”二字入手,将笛声与山景融为一体,使笛声与山景浑然一体,仿佛是大自然的音响,给人以天籁之美的感受。颔联以“谁家巧作”领起全联,点明了笛声的来源。诗人由笛声引起联想,想到它可能出自某个家庭,可能是父母或亲人所为,也可能出自某个游子或思妇之口。颈联写笛声如何传唱到人们中间。诗人由笛声引起联想,想到它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出去,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尾联写笛声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诗人由笛声引起联想,想到它唤起了人们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秋山中的笛声悠扬入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而那来自故乡、亲人的笛声,又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不仅体现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上,更体现在对生活、命运的思考上。诗人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