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长沙送李十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创作于唐朝。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己贬官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与子避地西康州”中的“避地”暗示了因政治原因而被迫迁徙的生活状态,“西康州”是当时一个相对偏远且不安定的地方,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期的生活背景。
“洞庭相逢十二秋”中,“洞庭”通常指代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历之地。“相逢十二秋”则表示与友人长时间未见,重逢的喜悦与时光流转的哀愁交织在一起。
“远愧尚方曾赐履”中的“尚方”指的是宫中的制鞋作坊,“赐履”即皇帝赏赐的新鞋,这里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竟非吾土倦登楼”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不由己、被迫离开故土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
“久存胶漆应难并”中的“胶漆”比喻友情如同胶水一样紧密无间,但诗人却因政治变故而不得不分离,这种对比加深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一辱泥涂遂晚收”中的“辱泥涂”意味着受辱或蒙受耻辱,可能是诗人被贬谪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屈辱和无奈。
“李杜齐名真忝窃”中的“李杜”分别指李白和杜甫,两位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才华横溢在当时文坛享有盛誉。这里的自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自己地位较低的谦逊态度。
“朔云寒菊倍离忧”中的“朔云”指北方天空的云彩,常用来象征孤寂和遥远,“寒菊”则代表着坚韧和高洁,这里的菊花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整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因政治原因而产生的孤独和忧愁。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才华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无奈。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及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