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诗句解读:
- 乡里衣冠不乏贤:
- “乡里”指的是诗人的故乡长安(今陕西西安),“衣冠”则指有才学的士人及其家族。这里表明,在故乡长安,有许多有才华的士族家庭存在。
- “不乏贤”表示这些家族中不乏杰出之人,即有才能的人。
- 杜陵韦曲未央前:
- “杜陵”是唐代长安城东的一个地名,也是许多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韦曲”是另一地名,同样以文化氛围而著称。
- “未央前”指的是唐朝的皇宫所在,即今天的长安城墙。这里暗示杜甫与韦赞善两家位于长安城的中心地带,靠近皇宫,意味着他们的家族地位尊贵且显赫。
- 尔家最近魁三象:
- “尔家”指的是杜甫或韦赞善的家族。“三象”通常指代三公这样的高官,象征着家族中有人担任高级官职。
- 这句话表达了家族成员中有人是高官,地位显赫。
- 时论同归尺五天:
- “时论”指的是当时的社会舆论或评价标准。“同归尺五天”则意味着这些家族成员在社会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认可。
- 这反映了家族成员不仅在地方上有名望,而且在整个国家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影响力。
- 北走关山开雨雪:
- “北走”表明了家族成员的迁徙方向是从北方,可能是指从长安到更北部的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
- “关山”指的是北方边境的山脉,常被用来象征边远之地或是国家的边界。
- “开雨雪”暗示了迁移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是恶劣的天气条件,也可能象征着家族成员在外地的生活艰辛或挑战。
- 南游花柳塞云烟:
- “南游”表明家族成员向南迁移。“花柳”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可能是指江南地区。
- “塞云烟”则可能指的是南方地区的山水景色或是自然景观,如云雾缭绕的山峰。
- 整个句子表达了家族成员南迁后,在新环境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风光和生活。
- 洞庭春色悲公子:
- “洞庭”通常指的是湖南的洞庭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春色”指的是洞庭湖春季时的美景。
- “悲公子”可能是对洞庭湖中某位历史人物的怀念或哀叹,这位人物可能在历史上有过杰出的贡献或成就。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及对其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 鰕菜忘归范蠡船:
“鰕菜”是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
“范蠡船”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范蠡的船只。范蠡曾助越王勾践兴复国业,功成身退后泛舟五湖。
这句话通过提及范蠡的船只,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过去辉煌历史的追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能够忘却世俗纷扰,保持一份超脱的心态。
译文:
故乡长安,士族之家不乏贤才,杜陵与韦曲之间,未央宫的北面,风景如画。你家最近的就是三公那样的显贵家族,当时人们议论一致称你为三公。北方旅途中遇到风雨交加,南方游览时山水间云雾缭绕。洞庭湖边的春色令人悲叹,想起当年范蠡的小船。
赏析:
此诗以杜甫对韦赞善家族的怀念之情为出发点,通过对家乡长安的描述,引出对韦赞善家族的赞誉。诗中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状态,展现了家族成员在不同地域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最后,诗人以范蠡自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辉煌的一种超越。整体而言,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家族成员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