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
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
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
稍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
【注释】:
碧涧:山涧。
秋沙:秋季的细沙。少泥:没有泥。
蛟龙:传说中能发洪水的神兽,此借指水。
荷芰:荷花和菱角的通称,此处泛指植物。
戎幕:古代军队中的帐篷。
散马蹄:放马自由行走。
稻粱:稻谷和小米。
榛草:一种灌木或杂草。
江汉:长江和汉水,泛指南方地区。
疏顽惑町畦:疏远固执的人,迷惑于琐碎之事。
知己:知心朋友。
还入故林栖:回到山林中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生的境遇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句“到村”描绘了诗人抵达家乡的情景,这里的“到村”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走到村头或村尾,而是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诗人通过这一动作,引出了接下来的内容。
诗人用“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两句,描绘了村庄周围的自然环境,碧绿的山涧虽然经常下雨,但秋天的细沙却很少被雨水冲刷,显得更加洁净。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村庄周围的美丽景色,为下文的抒情铺垫了基础。
“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村庄中的生活场景。这里,“蛟龙”指的是水中的鱼,而“荷芰”则是指生长在水中的荷叶和菱角等植物。诗人用“引子过”,暗示了鱼儿在游动时带动水流,使得水面上的荷花和菱角随着水流轻轻摇曳。这种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画卷。
紧接着,“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从军征战的经历以及对战争的厌倦。这里的“戎幕”指的是军营中的帐篷,而“散马蹄”则是指放马自由奔跑。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描绘了自己从战场归来后的心情。他厌倦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渴望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
在第四句“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中,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里的“稻粱”指的是稻谷和小米,象征着丰饶的土地;而“榛草”则是指茂密的灌木或杂草,象征着自然的生长状态。诗人用“须就列”和“即相迷”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土地的珍惜以及自然生长的美景无法抗拒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家乡的眷念,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最后两句“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总结和反思。这里的“蓄积”指的是积累、储存的意思;而“江汉”则是指长江和汉水,泛指南方地区。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他认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就像江河一样,有时会遇到阻碍和困惑,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向前方,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令人敬佩。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