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乾元年间(758年)居住在同谷县时所作。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注释:长镵是一种农具,这里指的是锄头,长镵长镵指其长度。白木柄则可能是指锄头的木质颜色或材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依赖和投入。”我生托子以为命”表明诗人认为农耕是他的生命之所系。

第二句: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注释:黄精是一种草药,这里指的是种植于山上的黄精。山雪盛可能意味着山上积雪很多,不利于耕种。短衣数挽不掩胫描绘了诗人穿着简陋的衣服,即使努力挽起衣服也遮挡不住腿部的冻伤。

第三句: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注释:此句描述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情景。男呻女吟形容家中只有男子发出呻吟声,女性则轻声吟咏,反映出家庭贫困,缺乏娱乐活动,使得家中四壁都显得异常安静。

第四句: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注释: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某个特殊的场合下,家中有人开始唱歌。”呜呼二歌兮歌始放”表示唱歌的声音开始响起,但可能是在某种压抑或困境中。而”邻里为我色惆怅”则反映了周围的邻居因为此事而感到不快或忧虑。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诗人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描述,传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而通过描写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诗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