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雀苦肥秋粟菽,蛟龙欲蛰寒沙水。
天下鼓角何时休,阵前部曲终日死。
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注解】

枉:寄来;率尔:随意,任意;遗兴:寄托兴致。致:表达,寄语。因示:给……看,给苏辙看。愧:惭愧;须人扶:需要人搀扶。付:给予;要路:要冲、要道。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九月在徐州任上写的。诗人当时虽已年届半百,但壮志不减当年。诗中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怀,对朝官的批评,对朋友的思念,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开头两句写诗人收到裴枢的手书后,随手写下这首和诗。裴枢字道州,是苏轼的友人。他在徐州任职,与苏轼同在一地,因此,苏轼就写了这首诗给他。

“鸟雀苦肥秋粟菽”三句,是说秋天到了,鸟儿为了过冬而拼命吃粟米豆子;蛟龙因为天寒,想要蛰伏起来,所以水里的鱼虾也都躲起来了。这四句写自然界的景物变化,以自然现象反映时令节候和季节气候的特征。

“天下鼓角何时休,阵前部曲终日死”二句,写战争的残酷。天下正在打仗,到处都在吹响号角,但是士兵却一天到晚都在战死,没有人能够休息一下。这里用“鼓角”象征战争,“终日死”说明战争的残酷。这是作者对当时战事的愤慨。

“附书与裴因示苏”以下几句,是说我把这封信写给裴枢,是想告诉苏辙我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此生已愧须人扶”,意思是说我这个一生的人,现在连自己走路都感到困难了,真是没有依靠啊!“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二句,是说我要实现我的理想——使国家成为尧舜那样的太平盛世,希望你们这些有为之士能早日担当起重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伟大的事业。

这首诗是苏轼在徐州任上写的。他虽然已经到了五十多岁,但仍怀有雄心壮志。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对朝政中一些弊端的批评,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流畅,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