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尘散暖空,数峰春色在云中。
须知触目皆成恨,纵道多文争那穷。
飞燕有情依旧阁,垂杨无力受东风。
谁能会得乾坤意,九土枯荣自不同。

春暮途中

细雨如尘散暖空,数峰春色在云中。

须知触目皆成恨,纵道多文争那穷。

【解析】

“细雨如尘散暖空”,是说春雨细细如尘,洒落空中。“空”,一作“笼”,二作“穹”。

“数峰春色在云中”意思是说春天的山色藏在了云彩之中。“数峰”,指群山,也指群山间的云彩。一、二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春天雨后山色迷蒙、春光无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之情。

“须知触目皆成恨”的意思是说,看到春天的景象,心中不免有些伤感。“知”,知道。“恨”,伤感,一说是愁怨。

“纵道多文争那穷”,意思是说即使有很多的文人骚客,他们的才华也难以与这大自然相比。“道”,认为;一说“但”。“争”,争斗;一说竞争。“穷”,一说是尽,穷尽;一说穷尽。

“飞燕有情依旧阁,垂杨无力受东风。”是说飞燕虽然有情,但是依旧停留在阁楼上;垂柳虽然有力量承受东风,但是已经没有了生机。“飞燕”,这里指的是燕子,因为燕子喜欢筑巢。“阁”是指燕子的窝。“垂杨”,即杨柳,一种树木。“力”,一作“气”。

“谁能会得乾坤意”,是说又有谁能理解到天地间的含义呢?“会得”,懂得。“乾坤”,这里指天地。

“九土枯荣自不同”,意思是说,大地上的万物生长、凋零自有其不同,这是自然规律。“九土”,泛指整个大地。一说是九州。“枯荣”,指草木的盛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景象。首联写春景之美,颔联点出春景之哀,颈联写飞燕和杨柳的不同命运,尾联表达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