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荠。
悠悠狷者心,寂寂厌清世。
如何不食甘,命合苦其噬。
如何不趣时,分合辱其体。
至哉先哲言,于物不凝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翻译后赏析”,要求考生在翻译诗句时,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逐句落实;在赏析时,要注意答题时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人的情感进行。

本题要求先翻译再赏析。

  1. “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荠。”“蠢蠢:形容虫子蠕动的声音。”“荼蓼虫:即蚕,又名家蚕。”荼蓼,泛指草木之类。这里比喻世间万物。虫子蠕动,好像都在逃避着什么。“薨薨:象声词,形容虫爬行的声音。”“葵:一种植物名,也指向日葵。荠:野菜名。这里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虫子都避开了这些,而却躲避着那些趋炎附势的人。
  2. ”悠悠狷者心,寂寥厌清世。“狷者:品行孤高的人。这里指有高尚节操的人。“寂寥:寂寞空虚。“他们的心灵是孤高的,他们厌弃的是那充满污浊的尘世。
  3. “如何不食甘,命合苦其噬。“如何:怎样,表示反问语气。不食甘,指不吃甘美的美味。“噬:吃。“他们为什么不吃甘美的美食呢?是因为命里注定要吃苦。
  4. “如何不趣时,分合辱其体。“趣:趋求。“体:身体。“他们为什么不追求世俗呢?是因为世俗的名利会让他们的身体受到羞辱。
  5. “至哉先哲言,于物不凝滞。“至哉:极好。至诚。先哲:古代的贤人。言:言论。物:事物。这里指自然界的事物。“先哲的言论,对于事物是不执着的,不会停滞不前。“这体现了先贤对万事万物的态度。
    【答案】
    译文:
    蚕在蠢蠢的蠕动声中,纷纷躲避那些趋炎附势的人。
    我心如高山上的松树,孤独寂寞地厌恶那污浊的尘世。
    他们为什么不吃甘美的美食呢?因为他们的命运注定要吃苦。
    他们为什么不追求世俗呢?因为世俗的名利会让他们的身心受到羞辱。
    先贤的至诚之言,对于自然界的事物是不会执着的,也不会停滞不前的。
    赏析:①首联写蚕虫与葵草,以虫鸟之口自喻,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看法。②颔联用“狷者”来比喻那些有高尚节操的人,表达自己对世俗的厌恶之情。③颈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④尾联引用先哲的话,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