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音长在,青霞意不传。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
【注释】
房公:指东汉时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蔡邕,字伯喈,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旧竹亭:相传为蔡邕所建,后毁,故址在今河南开封西的兰亭附近。青霞:即青霄,天上青云。神期:指对蔡邕的思念。如在:像还在。形解:形体已坏或死亡。谁听:谁还能倾听。广陵:地名,在今江苏扬州西南。弦:乐器名,即琴。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追念友人的感怀之作。诗人通过写友人琴声的美好,以及琴声的美好与友人的逝去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怀念友人之情。
“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首句开门见山地点明“我”怀念友人的缘由——闻琴。这两句是写“我”听到友人弹琴的情景,也写出了琴声的美好。“缅慕”一词,既表出“我”听到琴声时的感慨,又表明“我”怀念友人的情感。“风流”一词,既表明琴声之美,又表明友人的风采。“神期”一词则表达了“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流水音长在,青霄意不传。”第二句承上启下,由景及情。“流水音长在”,是说琴声如同流水一般,不绝于耳;“青霄意不传”是说蔡邕的风范,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这句诗既是写琴声之美,又是写友人之高风绝韵。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第三句紧承第二句,由景及情,由琴声之美到友人之逝。“独悲”二字,既表明琴声之美,又表明“我”对友人的悼惜之情。“谁听广陵弦”,是说友人已经去世,谁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呢?这句诗既是写友人之逝,又是写“我”对友人之痛。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唐朝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贞元年间进士,曾任过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因政治原因被贬至边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市),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他的思想倾向儒学,并有道家影响,提倡新乐府运动。著有《陋室铭》、《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著名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