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注释:
大梁:指唐代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即唐朝都城。
云:这里指白云。
起:出现,出现。
氛氲:烟雾弥漫的样子。
殊未歇:没有停止。
锦文:彩云,五彩缤纷如绣的云。
触石来:落在石头上。
盖影:云朵的影子。
凌天发:直冲天空。
烟煴:云雾缭绕貌。
万年树:传说中的神木。
掩映:遮蔽、掩盖。
三秋月:农历九月十五日的月亮。
会入:将要进入。
大风歌:指《大风》诗。
从龙:随从龙飞。
赴圆阙:《大风》是乐府古题,多写男女离别之痛。《大风》诗中写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人将此诗称为《易水别》。圆阙:指皇帝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汴京看到壮丽的自然景观时的感受和心情。全诗描绘了大梁白云的壮丽景象,以及与之相伴的锦云、石影、雾气等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
首句“大梁白云起”,直接点出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汴京。接着,“氛氲殊未歇”一句,形容了这白云的气势磅礴和持续不断,给人以深远的感触。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两句,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云霞落在岩石上,与天空中的云朵相呼应的画面。这里的“锦文”和“盖影”都是用比喻的手法,将云彩比作美丽的锦缎,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而“凌天发”则形容了云朵的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云景中的自然景观。这里的“烟煴”指的是烟雾缭绕的景象,而“万年树”则是传说中的神木,象征着永恒和不朽。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云景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两句“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这里的“大风歌”指的是《大风》诗,是乐府古题,多写男女离别之痛。而“从龙赴圆阙”则是指诗人愿意随从国家的大事,前往皇宫之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