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
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注释】

征人歌且行:征人是边远地区来的人,边关的战士常常唱歌。

北上辽阳城:征人在去往辽阳城的路上。

二月戎马息:二月份战马都停歇下来。戎马指战马。

悠悠边草生:辽阔的边塞草原上草木茂盛生长。

青山出塞断:青山挡住了塞外的路途。

代地入云平:代国的土地一直延伸到天边,像云一样平坦。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以前和匈奴作战时,常听说有汉朝的士兵被杀。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我一生都在为保卫国家而愤怒,每天夜晚都拉起弓箭。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鼓励你去远方征战,不要让敌人的烟尘惊动了你。

【译文】
边关的战士们一边唱歌一边行军,向北行进到辽阳城。
二月份战事告一段落,辽阔的边塞大地上草木生长旺盛。
青山挡住了塞外的路途,代国的疆土一直延伸到天边,像云一样平坦。
过去和匈奴作战的时候,经常听到有汉朝士兵被杀的消息。
我一生都在为保卫国家而愤怒,每天夜晚都拉起弓箭。
请你努力完成使命,不要被敌人的尘土所震惊。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当时安禄山、史思明等反叛,唐朝派李光弼率军讨伐。诗人送李光弼出征,并写了这首《送辽阳使还军》。全诗以“劝”字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李光弼的殷切希望和良好祝愿。
前四句写征人出发前的情景。首句“征人”指征戍之役的士兵,他们一路唱着歌曲奔赴前线。次句写他们奔赴前线的方向,“北”点出了出征地点,也暗示着征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第三句“二月”则描绘了战争结束之后的景象。“戎马息”意味着战争结束,士兵们可以暂时停下脚步,享受片刻的宁静。然而,第四句“悠悠边草生”又透露出战争并未完全结束,边疆的草地上依旧生机勃勃,草木繁盛。这一句既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又进一步衬托出征人的疲惫和对和平的渴望。
接下来四句则是对征人的安慰和鼓励。“青山出塞断”,用来形容边塞的地势险峻,似乎有如一道屏障将敌军挡在了外面。“代地入云平”则进一步描绘了代地的辽阔和平坦,仿佛天地间的云彩都可以被这里平复。这两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外,感受着诗人对征人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则是对征人自身的勉励和期待。“昔者匈奴战”提到了历史上与匈奴的冲突,但更多的是对征人内心的抒发。“多闻杀汉兵”表达了征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而“平生报国愤”则展现了征人心中那份为国家付出的壮志凌云之情。末句“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则是对征人的直接鼓励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勇往直前,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要被敌人的动静所影响。
这首诗整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又有对当前局势的描绘;既展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又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