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
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艰。
南阨羊肠险,北走雁门寒。
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
唐风本忧思,王业寔艰难。
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
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
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注释】

北至太原:指诗人从北方来到太原。

炎祚(zuò)昔昏替:唐室的基业,曾经衰败、更迭过。炎,指唐;祚,指帝位;昏替,指衰落。

皇基此郁盘:指唐朝的帝位,曾经像山一样高大而稳固。

玄命久已集:天命已经降临到唐朝。

抚运良乃艰:抚育天下的重任,非常艰难。

南阨羊肠险:南方地势险要,如羊肠坂道,有秦时所开。

北走雁门寒:指往北走到雁门关,天气寒冷。

始于一戎定:指平定安史之乱。

垂此亿世安:将使国家永远安定。

唐风本忧思:唐人的风俗,原本是忧虑深思的。

王业寔艰难:国家的大业,本来是非常艰难的。

中历虽横溃:指唐玄宗晚年的纵欲无度,导致国运中衰。

天纪未可干:指天道的纲纪不能被扰乱。

圣明所兴国:由圣明君主所创建的国家。

灵岳固不殚(dān):神灵山岳是不会枯竭的。

咄咄薄游客:意谓诗人自叹为客旅之人,对世事无能为力。

斯言殊不刊:这句话真是不可磨灭啊。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当时杜甫流寓于潭州(今湖南长沙)。这首诗是他初至潭州时所作。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和作者本人的处境,后半部分则歌颂了唐王朝中兴的希望,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时政的清醒认识。

首联“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指出唐朝基业曾一度昏暗衰替,但后来又重新振作起来,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颔联“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艰。”表明唐室的天命已长久地聚集在自己身上,而要想维持这一局面却非常艰难。

颈联“南阨羊肠险,北走雁门寒。”以“羊肠坂”喻险要之地,暗示出唐朝在南方和北部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同时,“寒”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北方战局的艰苦。

尾联“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指出平定安史之乱是大唐复兴的起点,也是唐朝能够长治久安的基础。

全诗结构严谨,先设景抒怀,然后议论抒情,最后总结升华,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唐王朝兴盛的希望,也抒发出了作者自己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