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
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偶题二首》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后的相思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 诗句解读
  1. 有恨秋来极:秋天的到来使我感到怨恨,因为离别已久。
  2. 无端别后知:不知何故,离别之后才意识到彼此的重要。
  3. 夜阑终耿耿:夜深人静时,思念之情愈发清晰。
  4. 明发竟迟迟:早晨醒来,久久不能平静。
  5. 信已凭鸿去:消息通过鸿雁传递,寄托了深深的思念。
  6. 归唯与燕期:期待着归来的日子与燕子共同度过。
  7. 只因明月见:因为只有月亮能见证这份相思。
  8. 千里两相思:无论距离多远,两颗心都相互牵挂。

接下来是该诗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

  • 劳碌的脚步跨越千里,衣袖沾满尘土。
  • 深夜悬挂着两行眼泪,在短亭思念远方的人。
  • 江水不息,梦魂频回。

赏析

  • 此诗以“偶题”为题,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刻(通常是夜晚或清晨)因某种情感触发而产生的即兴之作。
  • 首两句描绘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哀愁,通过“劳劳”一词,传达出旅途的辛劳与心境的孤寂。
  • 第三四句则转入对夜晚的描写,借助明月与长亭,展现了对远人的深切思念。
  • “信已凭鸿去”和“归唯与燕期”表达了作者将希望寄托于远方的信使和归燕上,体现了对归期的期盼。
  • 结尾两句“只因明月见”和“千里两相思”,强调了唯有明月能够见证这份跨越千里的深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刘言史的《偶题二首》不仅是一幅别离的画卷,更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故事,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深。通过对诗句的详细解读和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