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赏析作者思想观点态度和创作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意思是:九月三十日,夜深人静,雨点打在窗上,发出淅沥的响声,好像在为秋天送行。“别秋”是“别了秋天”,即“告别秋天”。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意思是:无缘无故地,满阶上的树叶被雨水打湿,一片片都变白了,是谁的白发染绿了这满阶的树叶呢?“共白”,指树叶因雨水淋湿而变白。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满院落叶,将落叶拟人化,仿佛它们也对这场大雨有所怨言,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人事沧桑的感慨。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意思是:夜深人静,滴答的雨声敲打着窗户,惊醒了我那凄清的梦境,使我陷入淡淡的忧愁之中。“萧骚”,形容风雨声凄凉,又含有悲愁的意思。“侵”,渗透。“淡愁”,淡淡的忧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意思是:听到渔夫高亢的歌谣时,我却无法去聆听。因为船篷上沾满了水珠,我只好划着桨回船去。“蓑”,指斗笠;“棹”,指船桨。这里用一个反问句收尾,既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又有自得其乐的情趣。
【答案】
译文:
九月三十日,夜深人静,雨点打在窗上,发出淅沥的响声,好像在为秋天送行。无缘无故地,满阶上的树叶被雨水打湿
,一片片都变白了,是谁的白发染绿了这满阶的树叶呢?夜深人静,滴答的雨声敲打着窗户,惊醒了我那凄清的梦境,
使我陷入淡淡的忧愁之中。听到渔夫高亢的歌谣时,我却无法去聆听。因为船篷上沾满了水珠,我只好划着桨回船去。赏析
:这是一首咏秋夜雨的诗,诗人抓住秋夜细雨的特点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感慨与情怀:一、以景入情。诗人把雨声喻为秋声
,把雨声比作秋色,把雨声比作秋心。雨声中寄寓着诗人的秋情、秋愁、秋思,使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二、以声入
情。诗人从听觉的角度入手,以声衬情。三、以动传情。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一幅秋夜雨景图
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