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诗词原文
悲吴王城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释与赏析
1. 悲吴王城:悲悼吴王故城的荒凉与历史的消逝。
- 悲:表达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哀痛之情。
- 吴王城:指吴国灭亡后的遗址,历史上曾是一个繁华的地方,现已成为荒原。
2.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 二月春风:描绘春风拂面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
- 水精:一种珍贵的宝石,常用来形容美丽、清澈。
- 波动:形容春风带来的水波荡漾。
- 碎楼台:形容春风吹过时,旧楼台被风吹得支离破碎。
3.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 吴王宫殿:昔日繁华之地,现在只剩下衰败的遗迹。
- 柳含翠:指春天时柳树的新芽嫩绿,象征着复苏和希望。
- 苏小宅房:古代美女苏小小居住的地方,现在花已盛开。
4.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 解舞细腰:形容女子跳舞时的柔美身姿,细腰即腰部纤细。
- 姹女:这里可能指美丽的女性,或泛指美丽的女性形象。
- 逐谁回:指在歌声中追随爱情或美好事物。
5.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 千秋万古:形容时间悠久,无法改变。
- 无消息:指国家和人民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消息。
- 国作荒原:国家变成了荒芜之地。
- 人作灰:人们化为尘土。
译文
二月春风来江上,水晶般晶莹的水面波纹摇曳,将楼台碎片冲刷得四处飞散。
- 水精(水晶):形容水面如同水晶般透明而清澈。
- 波动:形容水流或水面上的波纹。
- 碎楼台:比喻旧建筑在风中残破的景象。
曾经辉煌的吴王宫阙,如今只剩满地的翠绿柳条,而苏小的居所依旧开着鲜花。
- 含翠:形容春天新长出的绿叶生机勃勃。
- 柳含翠:指春天时柳树的新芽嫩绿,象征着复苏和希望。
- 苏小宅房:古代美女苏小小的住所,依然花开如锦。
曾经翩翩起舞的纤腰,如今不知去向何处;歌声婉转的少女们追逐着心中的爱情和美好。
- 纤细腰肢:形容女子优雅的姿态。
- 细腰:此处可能指舞蹈中轻盈的步伐,也暗指女子身材的苗条。
- 姹女:这里可能指美丽的女性,或泛指美丽的女性形象。
- 逐谁回:指在歌声中追随爱情或美好事物。
历经千秋岁月,万年时光流转,这片土地上却再无一丝消息;国家成了荒废之地,人民也化为尘埃。
- 千秋:表示时间的漫长,千年。
- 万古:表示时间的长久,万年。强调时间的流逝对事物的无情影响。
- 无消息:指国家和人民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消息。
- 国作荒原:国家成为了荒芜之地。
- 人作灰:人们最终化为尘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哀叹以及对逝去文明的怀念。诗中的“水精波动”和“春风吹过”等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通过对旧宫殿、柳树、花等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个曾经繁荣昌盛而现在荒凉无人的世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叹。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沉,充满了哲理性,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