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注释:去年夏天,细雨稀疏后,我们一同靠在栏杆上交谈。当时楼下的水还清澈可见,如今它流到哪里去了呢?我的怨恨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不断增长,我的事情就像孤雁一样飞走。楚地河岸边的柳树多么漫长无尽,离别的愁绪就像纷乱的柳絮一样飘散。赏析: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五言律诗,诗人杜牧借此抒发了对友人张文规的深情厚意。首句“去夏疏雨馀”,描绘出一幅夏日的宁静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接下来两句则通过对比“当时楼下水”与“今日到何处”,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情感和景色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是“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将内心的忧愁比作无边无际的长草,将远去的朋友比作独自飞翔的大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愁绪如同无尽的柳絮一般,无法排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杜牧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