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题为《池州送孟迟先辈》。
【解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为题,而所写皆送别的景物。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我送你去的是池州;时间是在仲秋,也就是农历八月的时候。次联写送别的场景:你在寺楼中迎送行人。第三联写饯行时的情景:我在酒宴上送别。第四联写送别时的环境:夜幕降临,月亮半圆。第五联写送别时的景色:烟云缭绕的寺院,松枝飘萧,风廊竹叶交相戛击,发出声响。第六联写送别时的景象:你行走在弯曲的小路上,小径两旁长满苔藓。第七联写送别时的情景:你听到鸟叫声。第八联写送别时的景象:篱笆旁边看到美丽的女子。第九联写送别时的环境:雨后山色更加秀美。第十联写送别时的景象:你看见秦岭,想到樊川。最后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我惭愧自己不能像裴太守一样高超地驾驭笔杆,写出好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孟迟的送别诗。孟迟是孟浩然的儿子,也是李白的朋友,所以两人之间有很多往来。孟迟来到池州,李白作此送别。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孟迟离开池州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昔子来陵阳”,说明孟迟是从池州的陵阳出发的。因为池州的气候非常炎热,所以才叫苦热。“我虽在金台”,表明自己正在金台这个地方,也就是池州,但是因为自己的头角已经下垂折断了,所以没有办法再做官了。
接下来八句写孟迟在池州的生活情景。“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孟迟来到池州,受到李白的热情款待,所以李白感到非常惊讶和感动。“寺楼最鶱轩”,“鶱”通“翘”,“崯”,就是高楼,“鶱轩”就是指最高的高楼,也就是寺庙的最高处。“坐送飞鸟没”,意思是看着鸟儿从眼前飞走,直到消失在视线里。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对孟迟到来的喜悦之情。
然后四句写李白对孟迟的感情。“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李白和孟迟一起在中夜里喝酒,喝着喝着酒杯就空了,月亮也只剩下半个,也就是说月亮的一半被云遮住了。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对孟迟的依依不舍之情。
接下来六句写李白对孟迟离去时的感伤。“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院子里的烟雾弥漫着,松树在风中摇曳着,风廊上的竹子交相碰撞发出声音,好像在互相安慰。这几句描写了孟迟离去后的环境和气氛,充满了离别的伤感。
接着八句写李白对孟迟离去后的情景。“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孟迟离开了池州以后,李白又回到了池州,他沿着曲折的道路走着,路边的苔藓已经长出了圆形的叶子。这两句诗描绘了李白对孟迟离去后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然后四句写李白对孟迟离去后的心情。“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小鸟鸣叫声丁丁地响着,小溪水清澈明亮,好像能够照见人的影子。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对孟迟离去后的美丽景色的怀念之情。
最后四句写李白对未来的展望。“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篱笆旁边的女子非常美丽,穿着衣服的声音就像是机丝在摩擦一样响亮和刺耳。这两句诗描绘了李白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两句写李白对未来的感慨。“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烟雨笼罩下的树木更加娇美,雨后山的颜色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孟迟离去前后的场景、心情和环境的描绘,表达了李白对孟迟的深厚友谊和对他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