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君文天合知,见君如此我兴悲。
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
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
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给他的好友李镡的。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特定的意象和情感色彩,下面逐句解析:

  1. “君行君文天合知” - 这一句似乎是对友人的一种祝福,希望他在乱世中能保持清白,如同天上的星辰般明亮。

  2. “见君如此我兴悲” - 表达了诗人见到好友受苦,内心感到悲痛。

  3. “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 - 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只剩下三个人,他们到达了一座孤立的村庄,大雪纷飞的景象。这里的“兵戈”指的是战乱,而“孤村雨雪时”则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

  4. “著卧衣裳难办洗” - 表示生活困难,连洗澡都成问题。

  5. “旋求粮食莫供炊” - 形容生活更加艰难,连做饭的粮食都没有。

  6. “地炉不暖柴枝湿” - 描述家中条件简陋,没有暖气,取暖的工具(柴枝)也因为寒冷而潮湿。

  7. “犹把蒙求授小儿” - 尽管生活艰苦,但诗人仍然坚持教授儿子《蒙求》,这是一种启蒙教育,显示了他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坚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