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诗句如下:
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诗歌原文:
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诗歌译文:
我为何不是怀着一颗求取功名的心去参加考试?
为了生计,我被迫在帝都中过着贫困的生活。
我在这江南江北之间漂泊如浮萍,无定所居。
潮水涨落,岁月变迁,我在江边渐渐变老。
雨后初晴,鸟儿在岸边的柳树间欢歌;
高楼的一角,春风拂面,带来春天的气息。
花丛之中,我不只是在哭泣家乡之泪,
还曾寄居在富贵人家,体验过生活的艰难。注释解析:
- “岂为”:难道。
- “无心求上第”:无意考取功名。
- “帝里”:京城或帝都。
- “江南江北”:指代诗人当时居住的地区。
- “闲为客”:无固定住所,四处漂泊。
- “潮去潮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 “雨收”:雨后天晴。
- “莺语柳”:形容自然景色美好。
- “风满角”:形容春风拂面的感觉。
- “乡泪”和“朱门寄食身”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过去艰苦生活的回顾。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表达出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身处异地,面对生活的种种艰辛,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不确定和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意与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和遭遇。写作背景: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是杜荀鹤的作品,其创作时间无法考证。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杜荀鹤曾因直言不讳得罪权贵而一度流放,但最终得以平反。此诗可能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