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欺春祗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
诗句一:
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译文:
先生心情愉悦宛如樵夫与渔夫,在山水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
赏析:
此句描绘了王处士的悠然自得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樵夫与渔夫的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先生”与“水鸟山猿”,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诗句二: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译文:
石径上铺满了厚厚的苔藓,时不时地可以见到竹丛中砍下一根根钓竿。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书斋内外的自然美景,石径上的苔藓增添了古朴的气息,而竹丛中的钓竿则展示了主人的生活情趣。通过“时”字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也反映出王处士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
诗句三:
欺春祗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译文:
春天的时候喜欢喝美酒,老年时依然热衷于翻阅那些注解详尽的书籍。
赏析:
此句揭示了王处士的生活态度和兴趣爱好。他不仅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更喜爱美酒带来的愉悦;即使到了老年,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同时,这也反映了王处士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尊重。
诗句四: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
译文:
别以为没有金子就能拥有长寿,有金子却无法享受长寿又该如何呢?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他认为财富并不是衡量生活的唯一标准,真正的幸福和长寿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质疑和对真正价值的探索。
这首诗以王处士的书斋为背景,通过对四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书斋内外的自然美景和主人的闲适生活。同时,通过对“欺春”、“讳老”等行为的描写,表达了王处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价值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