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
路沿山脚潮痕出,睡倚松根日色斜。
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注释】

越:今浙江。清寺:即灵隐寺,在今杭州西湖之北。

吟:作诗。

浑不觉:全然不察觉。程:行程。赊:长。

路沿山脚:山路傍着山脚。潮痕出:潮水在山脚下涌起的痕迹。睡倚松根:靠在松树上睡着了。日色斜:太阳已经倾斜了。

撼锡度冈:用锡杖敲打铁链过冈(山路)。猿抱树:猿猴抱着树干。挈瓶盛浪:提着瓶子装满了波浪。鹭翘沙:鹭鸶在沙滩上站立。到参禅后知无事:到了参禅的地方才知道无事可忧。看引秋泉灌藕花:看秋天的泉水灌满藕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灵隐寺送僧回海涯的情景。全诗写得十分平易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开头两句“吟送越僧归海涯”,点题,点明是在灵隐寺送僧;“僧行浑不觉程赊”,说明僧人并不觉得路程遥远。下面三句,描写了僧人沿途所经景色。首句“路沿山脚潮痕出”,写山路傍着山脚,潮水涌起来的痕迹。次句“睡倚松根日色斜”,写僧人靠在松树上睡着了,太阳已斜了。第三句“撼锡度冈猿抱树”,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僧人手持锡杖敲击铁链过冈(山路),猿猴抱着树干,而那提着瓶子灌满的波浪也随着而来。最后一句“挈瓶盛浪鹭翘沙”,鹭鸶站在沙滩上,啄食着波涛。这四句诗,既写出了灵山的秀丽,又表现了诗人对远行的僧人的关切之情。

五、六句“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这是说僧人到达寺院后,才感到没有什么事需要忧虑的,于是观赏着秋天的泉水浇灌着盛开的荷花。这里的“秋泉”是指从寺院中流出的清澈的泉水,“藕花”指荷花。这一结尾,既与诗题相合,又照应开篇,使全诗显得完整和谐。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平易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