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棹乘春水,归山抚岁华。
碧潭宵见月,红树晚开花。
肃穆轻风度,依微隐径斜。
危亭暗松石,幽涧落云霞。
思鸟吟高树,游鱼戏浅沙。
安知馀兴尽,相望紫烟赊。
译文
- 举棹乘春水,归山抚岁华。
- 举棹:举起船桨。
- 乘春水:乘着春季的江水。
- 归山:返回山中。
- 抚岁华:抚摸着时光流逝的痕迹。
- 碧潭宵见月,红树晚开花。
- 碧潭:清澈的池塘。
- 宵:晚上。
- 红树:红色的树木。
- 晚开花:晚间开放花朵。
- 肃穆轻风度,依微隐径斜。
- 肃穆:庄重严肃。
- 轻风:轻柔的风。
- 度:度过。
- 隐径:在隐蔽的小道上行走。
- 危亭暗松石,幽涧落云霞。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暗松:被阴影覆盖的松树。
- 涧落云霞:山涧中落下云彩和霞光。
- 思鸟吟高树,游鱼戏浅沙。
- 思鸟:思念的鸟儿。
- 吟高树:在高树上鸣叫。
- 游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
- 戏浅沙:在浅水中嬉戏。
- 安知馀兴尽,相望紫烟赊。
安知:怎么知道。
馀兴:剩余的兴趣或欢乐。
相望紫烟:彼此望着紫色的烟雾。
赊:遥远。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故人还乡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五言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中的“春风”、“碧潭”、“红树”、“月光”、“云霞”等自然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自然元素如春风、碧潭、红树、月光等都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它们不仅是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更是他心中的情感寄托。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元素,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即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