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对金谷,此地古人心。
白日落庭内,黄花生涧阴。
四邻见疏木,万井度寒砧。
石上题诗处,千年留至今。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时需要把握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的情感,同时要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来回答。
首联“西楼对金谷,此地古人心”,交代了西楼的位置及西楼的来历。西楼,指金陵台,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乌衣巷西侧。金陵台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建筑之一,为谢安所建。《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谢太傅于厅事,朝东西序各置一榻。因与友人登北阁下流连讲论文义。从子王国宝,欲求相赏。公笑曰:‘贵耳贵目,不如贱耳贱目,但恐不免要人嫌。’王大喜。”可知,这里指的是谢安在金陵建的楼。而“金谷”则是典故,晋代金谷亭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是当时有名的别墅,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金谷园,又称金谷庄,位于洛阳城东北二十公里,洛河北岸。晋代金谷园是富豪石崇的别墅。据《晋书?石崇传》,石崇曾以珍果、名酒招待王恺,令七岁儿王观善舞,王恺让王恺家奴牵羊担酒来比阔富,石崇命仆人牵狗来,使令奴持酒浇之,令傲其酒。又据《搜神后记》卷三载,金谷园有玉壶洗、石黛、玛瑙杯等奇物。谢安在金陵台建楼时也仿照金谷园的样子建造了豪华的楼阁。谢安在这里宴请了许多宾客,大家饮酒作乐,十分开心。后来谢安迁至东山(今浙江省绍兴市)定居,金陵台也随之荒废。
颔联“白日落庭内,黄花生涧阴”,写景,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的景象。“庭”字写出了地点,点明作者所在的具体位置。“黄花生涧阴”一句,既写出了时间是傍晚时分,又写出了景色是秋天。“涧阴”二字,点出了地点。“黄花生涧阴”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秋色赋予了生命,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颈联“四邻见疏木,万井度寒砧”,写景,通过描写四周邻居的树木和远处传来的捣衣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四邻”、“万井”两句,既写出了周围环境的清静,又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度寒砧”三字,写出了季节特征。
尾联“石上题诗处,千年留至今”,写景,通过描写石上的题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石上”二字,既点出了地点,又暗示了历史沧桑。“题诗处”三字,既点出了内容,又表明了主题。
【答案】
宴陈十六楼
西楼对金谷,此地古人心。
白日落庭内,黄花生涧阴。
四邻见疏木,万井度寒砧。
石上题诗处,千年留至今。
译文:
我住在金陵台附近,那里是当年谢安建造的楼。
白天太阳落到庭院里,黄色的花朵长在山涧边。
周围的邻居都是些稀疏的树林,万家户户都传来敲砧的声音。
石上曾经题过诗句的地方,千年过去依然保存着它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环境的自然景色及其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