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律诗,描绘了入内供奉僧的生活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联

  1. 内殿谈经惬帝怀: “内殿”指的是皇宫中的宫殿,”谈经”可能是指僧人与皇帝谈论佛经。”惬”意为满意、满足。”帝怀”指皇帝的内心想法或感受。这一句描述了僧人在皇宫内为皇帝讲解经书的情景,使皇帝感到满意和愉悦。

  2. 沃州归隐计全乖: “沃州”可能是一个地名,”归隐”意味着隐居。”计全乖”表示计划完全失败了。这一句表达了僧人原本打算在沃州隐居的计划全部落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实现。

第二联

  1. 数条雀尾来南海: “数条”指的是很多条。”雀尾”通常用来比喻细小的东西,这里可能指的是鸟羽或鸟羽形状的物品。”来南海”可能是指这些物品是从南海(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称呼)来的。这一句描绘了僧人从南海带来了许多细长的物品,可能是鸟羽或其他装饰品。

  2. 一道蝉声噪御街: “一道”可能是指一条道路或声音的连续。”蝉声”指蝉鸣声。”噪”意为嘈杂、喧哗。这一句描述了蝉鸣声在皇家街道上非常吵闹,可能是因为夏日炎热,蝉鸣声更加明显。

第三联

  1. 石枕纹含山里叶: “石枕”指的是用石头制成的枕头。”纹”可能是指花纹或者图案。”含”意为包含、吸收。”山里叶”可能是指山上的树叶,也可能指石头上的纹理像叶子一样。这一句描绘了僧人睡觉时使用的枕头上有山里的树叶图案,暗示僧人喜欢自然,或者这种图案有特殊的意义。

  2. 铜瓶口塞井中柴: “铜瓶”可能是一种金属制的容器,”口塞”指口部被堵塞。”井中柴”可能是指井水中的柴火。这一句描述了僧人睡觉用的铜瓶口被柴火堵了起来,可能是因为铜瓶口被堵塞导致无法正常喝水,也可能是为了保暖。

第四联

  1. 因逢夏日西明讲: “西明讲”可能是指皇宫中的一种讲座或学习活动。这一句描述了僧人在夏日的时候参加了皇宫中的讲座。夏天天气炎热,僧人可能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趣或者有助于学习。

  2. 不觉宫人拔凤钗: “不觉”意为不自觉地、不知不觉中。”宫人”指宫中的女子。”拔凤钗”可能是指拔去头发上的装饰物,如凤钗等。这一句描绘了宫女们在不经意间拔下了自己的凤钗,可能是因为她们觉得这个活动有趣或者方便。

赏析

这首五律诗通过描绘入内供奉僧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僧人与皇帝、宫女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关注和理解。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雀尾”、“蝉声”、“山里叶”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得整首诗更具诗意。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如“沃州”可能是一个地名,“归隐”表示隐居,这些都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