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
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注释】

摵摵:雨声。度瓜园:经过瓜园,指经过田间。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傍:靠近。竹轩:竹制的凉轩,借以避暑的屋子。秋池不自冷:秋天的池塘不会因下雨而感到寒冷。风叶共成喧:风吹树叶互相碰撞发出声音。窗迥:窗户外面。有时见:时而可见。檐高相续翻:屋檐很高,接连不断地翻卷。侵宵:半夜时分。送书雁:给信使送信的大雁。应为稻粱恩:大雁飞往南方是因稻粱(稻谷、小麦)的恩赐。

【赏析】

《夜宿山寺》,全诗写诗人在山寺中一夜的所闻、所见、所感。

首联“雨”、“摵摵度瓜园”,点明地点和天气,交代了诗人在山寺中所见之雨。

颔联“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写诗人在山寺中听到之雨。“秋池”是实景,“不自冷”是虚景,用拟人手法写秋池之雨,仿佛它有情有欲似的,不肯离去,这就把秋池之雨写得活灵活现,形象可爱。“风叶共成喧”句,是说秋风萧瑟时,落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随风起舞,发出了沙沙的声响,与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声响。这两句,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颈联“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写诗人在山寺中看到之雨。“窗迥”是实景,“有时见”也是实景,“檐高”也是实景(因为“檐高”才“相续翻”),“翻”字是动词,写出了屋檐随风翻卷的情景。

尾联“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收结全诗。诗人由眼前所见之雨联想到远方的友人,想象友人此时正乘着大雁飞向南方,去享受那稻粱之恩,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描写山寺中夜宿时所见及所思之情景,语言清新,意象鲜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