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

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隐墙。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

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

  • 这句诗通过描述“一桃复一李”,意指每年春天都能看到桃树和李树竞相开放的景象。”井上占年芳”则可能是指这些树木在井边(即井旁的空地)生长,形成了一种自然之美。
  • 关键词注释:“桃”与“李”是春季常见的开花植物,象征着生命力与活力;“占年芳”暗示了这些植物在一年中持续展示其美丽,象征着持久的生命力。

2. 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隐墙。

  • 此句描述了观察这些桃花或李花时的情景,仿佛是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的倒影。”窥时不隐墙”表明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不会错过它们的美丽。
  • 关键词注释:“笑处”可能指的是花朵盛开时的灿烂笑容,而“窥时”则表达了观察它们的愉悦心情。

3.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

  • 这里提到了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美女——西施和王昭君,她们以美貌著称。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说,尽管有人觉得西子(西施)的美貌不足,但仍有人会发现她的优点(如《西子赋》所述),同样地,对于王姬(王昭君)也有相似的观点。
  • 关键词注释:“敢言西子短”暗含了一种自信的态度,认为即使有人觉得西子有短处,也总有其他人认可她的美丽。“谁觉宓妃长”则表达了对另一位美人王姬(王昭君)的赞美,认为她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4. 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

  • 这两句强调了即使是不同的事物,最终也会找到相似之处。这里的“珠玉”比喻了美好的事物,而“夜光”则是古代的一种美玉,两者虽不同,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 关键词注释:“珠玉终相类”意味着美好的东西总会相似;而“夜光”则是一种珍贵的玉石,常用于制作珠宝,象征贵重和稀有。

译文

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
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隐墙。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
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和对两位美女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多样性与共通之处。通过具体的物象(桃花、李花)、人(西施、王昭君)来表达作者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情感。整体而言,此诗语言优美,意象鲜明,富有哲理性,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