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
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
【注释】
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省中部偏南。北归经分水岭:指从长安北归经过分水岭。
水急愁无地:水流湍急,使人没有安身之地。
山深故有云:山高林密,云雾缭绕,使人感到幽寂。
那通极目望:那地方,指分水岭之东的终南山。
又作断肠分:这地方令人心碎,像断了肠子一样痛。
郑驿(jìn)来虽及:郑玄曾在这里做过驿站长。郑玄(127~203),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古文尚书”学创始人,世称“郑学”。
燕台:汉时所设边戍亭。
许刻镇南勋:请允许我刻石纪念镇南将军的功绩。
【赏析】
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作于天宝三载(744),诗人因避“安史之乱”,由华州出奔秦州,途经分水岭,登临终南山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首联“自南山北归经分水,水急愁无地”,开篇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心情,表达了自己急于回家而不得的无奈。“分水岭”,位于渭河支流灞水与渭水的交汇处,地势险要。“水急”,写出了当时渭水流速之快,“愁无地”则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颔联“山深故有云,那通极目望”,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情。这里的“山深”指的是终南山,山势险峻;“云”则是指山中的云雾。“极目望”,形容诗人目光远眺,看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又作断肠分”,则是说这种远眺让人感到痛苦难耐,就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一样。
颈联“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诗人以郑驿和燕台两个地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郑驿来虽及”,“郑驿”,即郑玄曾在这里当过驿站长的驿站。这里用“虽然到达了”来强调自己的迫切心情。“燕台哭不闻”,则表示自己无法听到故乡亲人的哭泣声。
尾联“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则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远离家乡很久了,但仍然留有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最后诗人希望后人能够铭记自己的功绩,为自己的家乡立碑纪念。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哀伤,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