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沈碑。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注释】
撰彭阳公志文:为彭阳公撰写传记。
撰彭阳公志文毕:《彭阳公传》完成。
延陵:指晋人季札,字子札,春秋时吴国上卿。《左传》称他“延陵之会”,因此以“延陵”指代吴国或吴季札。
留表墓:在墓地立碑。
岘首:汉末襄阳人王粲,字仲宣,与刘表友善,曾登岘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作《登楼赋》。这里泛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形势。
沈碑:即沉碑。沈:埋没。
敢伐不加点: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谓治国安民,必须谨慎从事,不可轻举妄动。点:动词,加上。
犹当无愧辞:仍然应当说没有愧疚的话。
百生:百代之人。
九死:多次死亡,极言其险。
谅:信,诚然。
几:几乎。
川原亦几移:大地山川也几乎要被移动。川原,指土地。几移,几乎移动。
【赏析】
此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因参与永王李璘叛乱事被流放夜郎。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沧桑、功业难成、身陷逆境的感慨。全诗四句一气呵成,结构谨严工整。首二句叙事兼用典故。第三句化用典故,表达自己决不轻举妄动的决心。第四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仍应坚持信念,矢志报国,无所愧疚。最后四句以夸张的比喻来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却仍然坚守信念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