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这首诗是唐代的诗人李白所作的,全诗如下: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逐句翻译及注释如下:

  1.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 “捧月”指的是天上的月亮,“三更”是指夜晚的第三个时辰,即深夜时分,“断”在这里表示消失或者看不见了。而“藏星”则是指星星隐藏起来,“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整句诗的意思是,在深夜的时候,月亮消失了,星星也变得看不见了,只留下满天繁星。

  2.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 “飘迥路”形容道路遥远且曲折,“重城”则是指两座或多座城墙重叠的城市。这句诗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远处传来的路途声音,转眼间就看见两座或多座城墙重叠的城市。

  3.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 “潭暮”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湖泊景色,“随龙起”形容湖面上的波纹如同龙一样翻腾。而“河秋压雁声”则是形容秋天的大河上,大雁的声音如同被压制一般。整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的湖泊景色和秋天的大河上的情景交织在一起。

  4.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 “只应”表示只有、只应该,“惟宋玉”指的是古代楚国的文人宋玉,“知是楚神名”则是说只有宋玉知道这个景象与楚地有关,这里的“楚神名”就是指这个景象与楚地有关。整句诗的意思是指这个景象应该是楚地的特有风景。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通过描绘月亮、星星、道路、湖泊、大河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和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楚国文化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