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诗句解析及翻译:

  1.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 舍生求道:舍弃生命去追求道。
  • 有前踪:以前有所传承或先例。
  • 乞脑剜身结愿重:形容极度虔诚,不惜以自己的头颅换取信仰的坚定。
  1.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 大去便应欺粟颗:比喻其精神或影响之大,足以欺瞒细小之物。
  • 小来兼可隐针锋:指其影响力虽小,但能巧妙地掩饰住尖锐之物(比喻困难)。
  1.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 蚌胎未满思新桂:比喻期待美好如未成熟果实般珍贵。
  • 琥珀初成忆旧松:指在琥珀刚制成时回忆起过去松木的质感和气味。
  1.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 贝多真实语:可能是指佛教或某种宗教中的真实教诲。
  • 三生:佛家用语,代表前世、今生、来世。
  • 一楼钟:比喻时间的流转,如同敲击着钟声不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舍生取义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利益,寻求精神寄托的境界。首句“舍生求道有前踪”表达了对修行道路的追溯与尊重,而“乞脑剜身结愿重”则揭示了修行者极端的虔诚态度,他们愿意承受一切痛苦,甚至牺牲自己,以求得精神上的升华。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大去便应欺粟颗”与“小来兼可隐针锋”,描绘了修行者的精神力量既宏大又微妙。他们的影响力可以巨大到足以欺骗最微小的事物,同时其智慧也足以巧妙隐藏自身的弱点。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们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蚌胎未满思新桂”与“琥珀初成忆旧松”,描绘了修行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这里的“新桂”与“旧松”不仅是自然景物的代表,更隐喻着修行者的内心变化与成长。通过这些自然意象的引入,诗人表达了修行过程中对美好事物和过往经历的珍视。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这里的“三生”不仅是佛教中的轮回概念,也寓意着生命的无限与永恒。修行者相信那些真实的教诲能够穿越时空,与他们自己一同聆听这楼钟之声,象征着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形象的塑造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种对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值得我们深思与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