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注释】
送崔珏往西川:崔珏,唐代诗人,与杜甫友善。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五载)冬,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应好友崔珏的邀请到四川成都草堂,写下这首诗。
年少因何有旅愁:年少,指年轻时期。旅愁,指旅途中产生的忧愁之情。
欲为东下更西游:欲为,将要去做;东下,向东行去;更西,再向西行去。
一条雪浪吼巫峡:一条,指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雪浪,江水波涛像雪浪一样汹涌澎湃。吼,发出雷声。巫峡,在今重庆市南,以山高水急著名。
千里火云烧益州:千里,指很长的距离;火云,指红彤彤的云彩;烧,照耀;益州,古称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卜肆,占卜的店铺;酒垆,古代设小酒坛于架上,顾客可自由取酒的场所。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浣花溪,在今成都市西郊,是唐代名胜之地。笺纸,即写有文字或图画供人书写、绘画用的纸。桃花色,指用红色颜料染成的桃花色彩。玉钩,指妇女的首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崔珏的诗。全诗通过描写崔珏即将赴蜀途中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国事家愁的无限忧虑。
首句“年少因何有旅愁”,是说年少时没有愁,而如今却为何要远走他乡?这两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诗人借问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也流露出对崔珏的关怀之情。
次句“欲为东下更西游”,诗人又向崔珏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向东而下再向西而去呢?这里既表现了他对崔珏远行的关切,也透露出他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三、四两联紧承上两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画面:一条雪浪咆哮的长江在瞿塘峡中奔腾,万里之外的成都平原被烈日烤得通红。诗人将长江、三峡以及成都的景色写得如在眼前,使人仿佛看到了那壮观的景象。
五、六句进一步描绘崔珏即将赴蜀的情景。诗人想象崔珏到了成都之后,卜肆里的占卜者依然寂寞,酒垆上的风流人物依然潇洒自如。这两句既是对崔珏的祝福,也是诗人自己对友情的珍惜和珍视。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以崔珏即将踏上征途为背景,借崔珏远行的契机,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