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释:
永巷:皇宫内院落名。这里代指宫女的住所。
绮罗:华丽的丝绸。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罗,一种有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泛指华美的衣物。
离情:离别的情感。
风波:这里指波涛和风浪。形容海上或江河中的波浪。也比喻动荡不定的时局或局势。
湘江:即湘水,流经湖南省的一条河流,以风景优美而著称。
岘首:山名,位于今湖北襄阳市。因山形似岘而得名。
碑:碑铭或纪念碑石。这里指墓碑。
紫台:古代帝王所居宫殿的代称。
青袍:青色官服。
玉珂:玉石制作的马笼头。古代官员骑马时戴的饰物。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担忧和无奈。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两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宫廷却无权施展抱负的愤懑之情。他渴望为国家效力,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只能在永巷中度过长年,日夜思念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这里的“绮罗”象征着华美而空洞的外表,而“风波”则代表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诗人用“离情终日思风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二句,描绘了诗人在湘江边的竹林和岘首山下的碑前留下的足迹。这两句诗既形象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足迹,又暗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对这些地点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担忧。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心中的悲凉与无奈。当国家陷入混乱,百姓遭受苦难时,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个个离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同时,他听到士兵们在战乱中的歌声,更加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毁灭。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二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不满。他认为,即使自己在朝中担任高官也要被排挤、陷害,无法真正为国家谋福利。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无法挽回,只能寄希望于他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真正为国家着想的人来接替自己的职位。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宫廷中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诗人也透露出自己的无奈和悲观情绪,对现实政治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失望。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杜甫诗歌创作中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