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
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
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
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
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
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楼迥波窥锦,窗虚日弄纱。
锁门金了鸟,展障玉鸦叉。
舞妙从兼楚,歌能莫杂巴。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刻烛当时忝,传杯此夕赊。
可怜漳浦卧,愁绪独如麻。
诗句翻译与注释:
- 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
- 听到驻扎在行春的旌旗时,中途欣赏着万物之美。
- “闻驻行春旆” - 听闻(听到)驻扎在春天的旗帜。
- “中途赏物华” - 在途中欣赏万物的美好。
- “行春旆” - 春天的旗帜,象征新一年的开始和希望。
- “物华” - 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美好事物。
- 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
- 因担忧武昌的柳树,所以思念起洛阳的花朵。
- “武昌柳” - 武昌地区的柳树,常在春季被提及以象征离别或等待。
- “洛阳花” - 洛阳的花朵,洛阳是古代中国的著名文化中心,常用来比喻美好或怀旧的事物。
- 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
- 提到嵇康和荀粲,他们没有相应的回应,也没有夸张的表现。
- 引用了两位历史人物嵇康(嵇绍之弟)和荀粲,两人都是才子,以其文才闻名。
- “嵇鹤元无对” - 提到嵇康(即嵇绍),他的“嵇鹤”是对某种才能或特质的比喻,这里指的是缺乏相应回应。
- “荀龙不在夸” - 提到荀粲,而荀粲也未能进行夸张的表现。
- 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
- 只用沧海中的月亮,长久压制住赤城的彩霞。
- “沧海月” - 大海中的月亮,象征着广阔和深邃的美。
- “赤城霞” - 赤城山,通常用来象征道教的理想境界,这里的“霞”可能暗指道教中的仙境或高洁之美。
- 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
- 兴致高昂时想要倾倒于燕京的宴会上,喜悦最终到达习家的门。
- “倾燕馆” - 倾覆或倾倒在燕京的宴会上,形容非常高兴或激动的情绪。
- “习家” - 习家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某个具体的家族、场所,与“倾燕馆”相呼应,表达情感的高潮和达到的欢乐。
- 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 风很大时应该戴帽子侧着走,路狭窄时哪里能容得下车子。
- “风长” - 风大的情况,强调环境的恶劣。
- “侧帽” - 古时文人墨客常常用帽子遮挡风吹,以示尊敬或避寒。
- “路隘” - 道路狭窄,难以通过,表示旅途的艰难。
- 楼迥波窥锦,窗虚日弄纱。
- 高楼远望可以看见美丽的锦缎,透过窗户看到日光轻拂纱帘。
- “楼迥” - 高楼直入云端,形容视野开阔或地位崇高。
- “波窥锦” - 水中倒映出美丽的锦缎,比喻景色如画。
- “窗虚” - 窗户敞开,阳光照射进来,形成光与影的变化,增添美感。
- 锁门金了鸟,展障玉鸦叉。
- 门上挂着金色的门环,展示屏障上雕刻的玉制鸟类和器具。
- “锁门金了鸟” - 描述门上的装饰,金制的鸟形装饰挂在门前。
- “玉鸦叉” - 描述屏障上雕刻的玉制鸟形器物交错排列的样子。
- 舞妙从兼楚,歌能莫杂巴。
- 舞蹈优美如同楚国的风格,歌唱能让人忘却一切杂音。
- “兼楚” - 结合了楚国的音乐风格或舞蹈特点。
- “莫杂巴” - 唱歌或跳舞时不要混杂其他风格的声音或旋律,保持纯粹和高雅。
-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必定要投给潘岳的果品,谁会去掺合那祢衡的锤子敲打?
“潘岳” - 潘岳是东晋的一位文学家,以文采著称。
“果” - 水果或食物,这里可能指美味的果实。
“祢衡挝” - 祢衡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以才华横溢闻名,但有时也因其言辞犀利而得罪人,如被人打砸物品等。这里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过于激烈或不文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病中听到春天消息时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历史人物来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