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河朔尉,邑里带清漳。
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绶香。
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若到铜台上,应怜魏寝荒。
诗句释义:
子真河朔尉,邑里带清漳。
译文:
子真担任着河朔地区的小官,他的家乡位于清漳河边。
注释:
子真:指诗人自己,用字“子”来指代自己。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尉:官名,古代的县尉或州牧等地方长官。
邑里:指家乡,即清漳河边的地方。
带:靠近、环绕。
清漳:指地名,清漳河,是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和顺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色以及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和对友人的关心。
第二句”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绶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草色绿意盎然,花香四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袍色”可能指的是官员的制服颜色,因为春草的颜色与袍子相映成趣,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晴花拂绶香”则描绘出晴朗天气下花朵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的情景。这里的“绶香”可能指的是官员的佩饰或绶带上的香料,因为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接下来两句“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进一步描绘了官府的环境和景象。青山苍翠欲滴,仿佛要进入官舍一般;而黄鸟飞过宫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若到铜台上,应怜魏寝荒”则是对未来的祝愿和期待。如果郑少府能够到达铜台,他一定会感受到北魏皇帝宫殿的荒凉与破败,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繁荣与安定。这里的“铜台”可能指的是北魏时期的宫殿遗址,而“魏寝荒”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与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背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