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
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微。
平明端笏陪鹓列,薄暮垂鞭信马归。
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岩下偃荆扉。
【注释】
西掖省:唐时官署名,即门下省,为三省之一。
重云开曙晖:形容清晨天空的云彩渐渐散去,露出了明亮的阳光。
北山疏雨点朝衣:指早晨山上的细雨落在身上,像是点缀在朝服上的斑点。
青琐:古时宫门上的铜质或象牙质的锁,因色深绿而得名“青琐”。
三殿:泛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紫微:星名,古人认为天帝所居之处。这里借以比喻皇帝的居所。
平明端笏(hù)陪鹓列:黎明时分,拿着笏板侍立在鹓鹭行列之中,形容官员们早起勤政的样子。
垂鞭信马归:骑马游赏之后,放下马鞭任其自由行走。
官拙自悲头白尽:自己官位低下,只能感叹头发已经全部变白。
岩下偃荆扉(fēi):隐居于山岩之下,不问世事,闭门谢客。偃,倒置;扉,门户。
【赏析】
本诗作于大中十一年(857),当时作者正在西掖省担任右拾遗职任。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大中十一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在长安城西掖省内所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描绘的是清晨的景色。首先,诗人用“重云”来形容早晨的天空,说明天气转晴,太阳出来了。接着,他描述了山下的景色,说“北山疏雨点朝衣”,意思是说早晨山间飘落的细雨像点缀在朝服上的斑点一样。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清晨景象,充满了诗意。
次联“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微。”则转向了室内。这两句诗描绘的是长安城中的美景。其中“千门柳色”指的是无数的大门前都有垂柳,柳树的颜色是青色的。“青琐”是指古代宫殿中的门,颜色是青的,所以称为“青琐”。而“三殿花香”则是指皇宫内的香气弥漫开来,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城市景象。
第三联“平明端笏陪鹓列,薄暮垂鞭信马归。”则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这两句诗描绘的是诗人自己早上和晚上的情景。早上的时候,他手持笏板站在鹓鹭行列中,表现出一种勤政的态度;晚上的时候,他则骑着马悠闲地归来。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忙碌而又轻松的一面。
最后一句“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岩下偃荆扉。”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感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失望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自己虽然努力工作但是职位却很低,因此感到悲伤;而相比之下,他更喜欢隐居山林,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长安城的描写来表达出诗人对于官场的厌恶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人物,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了他的心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