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徵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古风·其五》的原文,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和翻译:

  1.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译文:战报如同流星般迅速,朝廷的命令已经传达到各个城池。
    注释:羽檄(一种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文书),这里比喻紧急而迅速的消息;流星,这里比喻飞驰的消息;虎符,古代的一种信物,用铜铸成虎形,上面有天子之印,用以授权和验证身份;专城,指被皇帝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任务的城池。
    赏析:首句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性和消息传递的速度,为后文描绘战事紧张做好了铺垫。

  2.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译文:士兵们大声呼喊着请求救援,连鸟儿都因为害怕而连夜呜叫。
    注释:喧呼,高声呼喊;救边急,指战事紧急需要援助;群鸟皆夜鸣,形容当时战火纷飞,连鸟儿也感到惊恐。
    赏析:第二句通过对比,进一步渲染了战事的严重性,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3.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译文:太阳高照在紫微宫中,三公们手中握着衡量国家的重权。
    注释:曜,照耀;紫微宫,即紫微垣,古代神话中天帝居住的地方;三公,此处可能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等高级官员;运权衡,指执掌国家大政,处理国家大事。
    赏析:第三句描绘了朝廷官员们忙碌的场景,暗示了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需要有识之士来拯救。

  4.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译文:天地之间只剩下一个,四海之内一片清净。
    注释:天地皆得一,意味着天地之间只剩下一个统治者或中心点;澹然,平静、宁静的样子;四海,泛指天下;清,这里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赏析: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稳定社会的理想追求和对当前混乱局面的不满。

  5.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徵兵。
    译文:我问这是什么情况,回答说是为了征召士兵去楚国作战。
    注释:此何为,意为“这是什么情况”;徵兵,征兵;楚,指楚国;为,这里是动词,表示“为了”。
    赏析:第五句揭示了战争的起因,即朝廷为了平定楚国的叛乱而征召士兵。

  6.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译文:跨越了泸水,到了五月,我将前往云南征战。
    注释:泸水,即今天的金沙江;五月,指的是农历五月;云南,古称“滇”,位于今天的云南省。
    赏析:第六句描述了出征的时间和地点,展现了诗人准备奔赴战场的决心和勇气。

  7.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译文:胆小的士卒不能算作真正的战士,南方炎热的天气使得他们难以远行。
    注释:怯卒,胆小怕事的士兵;炎方,指南方炎热的地区;远行,这里指远离家乡,奔赴前线。
    赏析:第七句表达了对士兵素质的担忧,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牺牲的重要性。

  8.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译文:我长时间地吹响号角告别亲人,日月交映下的景象显得格外凄惨。
    注释:长号,长时间地吹号角;别,告别;严亲,严厉的父母;日月惨光晶,形容天色昏暗,光线黯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赏析:第八句描绘了离别亲人时的场景,通过对比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哀伤和不舍。

  9.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译文:我的泪水已经流干,只能以鲜血来续写悲伤,我的心已经被彻底摧毁,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注释:泣尽,泪水流尽;继以血,用鲜血来形容悲痛之情;心摧,指内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两无声,形容悲痛至极,无法发出声音。
    赏析:第九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威胁时的绝望和痛苦,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恐惧。

  10.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译文:困兽面对猛虎,穷鱼被大鱼追逐,都不得不冒险前进。
    注释:困兽,指陷入困境的野兽;猛虎,形容强大的敌人;穷鱼,这里比喻处于劣势但仍然勇敢战斗的人;饵奔鲸,比喻被强大的力量驱使不得不向前冲。
    赏析:第十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绝境中人们往往会激发出惊人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也要奋勇向前。

  11.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译文:千次冲锋都不返回一次,投入生命难道只为保全一条生命吗?
    注释:千去,多次冲锋;回,返回;全生,保全生命;岂,难道的意思;投躯,指英勇献身。
    赏析:第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认为有时候为了更高的目标和理想,个人的牺牲也是必要的。

  12.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译文:我们如何才能像挥舞干盾和戚斧一样,一举平定有苗族的叛乱呢?
    注释:干戚,古代用于战斗的武器;有苗,古代部落名;平,平定。
    赏析:第十二句提出了一个疑问,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解决叛乱问题的思考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