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十三年游铜陵五松山时的作品,以“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为题。

诗的开头两句“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和松树的赞美。兰花象征着清高、纯洁,而松树则代表着坚韧与不屈。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也寓意了诗人自己的人格追求。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描述了松树四季常青的特性,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其美丽的容颜,这象征了诗人不畏困难、坚持自我的信念。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松树的高洁和坚韧,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品格。

诗中还用到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萧艾徒丰茸”、“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这些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不同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感悟。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希望与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在困境中寻求支持。他希望得到常赞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

最后两句“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挫折,他始终相信美好的事物总会存在,只要用心去寻找,就能发现它们。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友情以及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