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注释】
①王汉阳:人名,此处指诗人友人。
②武阳:县名,在今湖北省安陆县。
③碧水、青山:皆指自然景致。
④连日:多日。
【译文】
听说春天还没有到来,就去寻找寒梅探听消息;
昨夜东风吹入武阳,陌头杨柳已是黄金色;
浩渺的碧波滚滚,茫茫的白云一片,美人不来,空自伤心断肠;
先拂拭好青山上的一块石头,再与君多日畅饮壶觞。
【赏析】
此为一首赠答诗。上四句写赠答者的主观感受,下四句写被赠答者的主观感受,两情相映,互有寄托,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友谊之情。
首联点明题意,表明赠答者因未识春而访友。“走傍”,犹言“来到”之意。“寒梅”,“消息”,是说梅花尚未开放,也就没有消息可传。“春还未相识”,是说对春天的到来还不了解。“走傍”,犹言“来到”之意。“寒梅”即早梅、早花之梅,又名红梅,以冬末早放而得名。古人常借梅喻人之品格,或称颂其高洁,或讥刺其傲岸。这里用“未相识”的“寒梅”来表示自己对春天还毫无所知,也正暗寓对友人的仰慕之情。
颔联写东风入武阳后,柳树已呈金黄之色。“昨日东风入武阳”,说明春风已至,但“寒梅”尚且“未相识”。这两句紧承前一句而来,由写梅花未落而想到风信之迟。“陌头杨柳黄金色”,则又由“寒梅”进一步联想到杨柳。杨柳枝柔条细长,叶披银丝,随风飘荡,婀娜多姿,故古人常有咏柳之作。如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就是咏春夜笛声入城的佳句。这里的“杨柳”,当是指路旁的杨柳,亦即“陌头杨柳”。它之所以显得特别美丽动人,正是因为它披上了金黄色的霞彩。
颈联写碧水滔滔,白云茫茫,而美人不来,只让送别的人空自伤怀。“碧水”二句,是写眼前所见。“浩浩”者,无边无际之貌;“茫茫”者,广阔无际之状。“碧水浩浩云茫茫”,既点出季节正值早春,又描绘了一派浩瀚无垠的景象:浩浩的碧水,弥漫着层层白雾;茫茫的白云,覆盖着苍苍天空。“美人不来”一句,是写送别之人的心情。“美人”指自己的爱人。“不来”,即不来访。这两句是说:浩阔的天空,茫茫的原野,都不足以引起人的遐想。然而美人不来,却使离别的人感到无比惆怅。
尾联写赠答者先到青山上拂拭好一块巨石,然后与朋友共酌壶中美酒,畅快地度过欢乐的时光。这一联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并把这种友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预拂青山一片石”,是说在青山上先为友人准备好一块岩石,以供他们游玩休憩。这一句中的“预”字,是预先的意思;“一片石”,即一方岩石。青山绿水之间,岩石点缀其间,景色十分优美迷人。所以诗人要事先准备这块岩石,以便友人游玩时有所凭藉。“青山”二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诗人先为友人准备了一块岩石,虚写两人相聚欢饮的情景。“预拂”,就是提前准备好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而“一片石”,则是青山上一块突出的岩石,可供游人休息赏玩之处,也象征着坚贞高洁的精神境界。最后两句说,“青山”上的这片岩石,将伴随友人度过许多欢乐的时光;而那壶中斟满的美酒,也将陪伴友人畅饮不已。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两人欢聚时的愉快心情,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这首诗是一篇赠别佳作。作者以清新秀丽的笔触,抒写了对春天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心情。诗中既有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又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