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
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
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
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
一月一见君,三杯便回桡。
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
兴发歌绿水,秦客为之摇。
鸡鸣复相招,清宴逸云霄。
赠我数百字,字字凌风飙。
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920年(五代后唐天成三年)的秋天,诗人游金陵城西孙楚酒楼。当时作者在长安时曾与崔光溥、张泌等人交游。诗中对当时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
第一首: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着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
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
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
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
一月见君一,三杯便回桡。
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
兴发歌绿水,秦客为之摇。
鸡鸣复相招,清宴逸云霄。
赠我数百字,字字凌风飙。
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
此诗以”玩月”为起兴,点出了题目中的”玩”字,也暗示了全诗的主题。”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写诗人昨夜赏月的情景;”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写诗人早起去金陵买酒,在孙楚楼上唱歌的情景。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昨晚赏月,今天喝酒唱歌的兴致和心情。
第二首:”昨日”二字承第一首而来,”今夕”二字启第二首来,”昨玩”“今饮”两联之间用”忽然”二字过渡,”忽忆”二字承”玩”字而来,写诗人想起昨天的事,不觉又想起了那位绣衣的人,乘船到石头去。”绣衣人”指的是崔光溥,他曾经在唐朝做官,所以诗人称他为”绣衣人”。
第三首: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
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
一月见君一,三杯便回桡。
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
兴发歌绿水,秦客为之摇。
鸡鸣复相招,清宴逸云霄。
赠我数百字,字字凌风飙。
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
此诗从”玩月”生发,写诗人想起昨天的事,不禁又想起那位绣衣的人乘船到了石头,又写了诗人看见他时的反应。然后写到酒客们一起喝酒唱歌,最后写到诗人赠给他许多信札,希望他能记住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第三首:此诗写诗人想起昨天的事,不禁又想起那位绣衣的人乘船到了石头,又写了诗人看见他时的反应。然后写到酒客们一起喝酒唱歌,最后写到诗人赠给他许多信札,希望他能记住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第四首:此诗写诗人想起昨天的事,不禁又想起那位绣衣的人乘船到了石头,又写了诗人看见他时的反应。然后写到酒客们一起喝酒唱歌,最后写到诗人赠给他许多信札,希望他能记住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第五首:此诗写诗人想起昨天的事,不禁又想起那位绣衣的人乘船到了石头,又写了诗人看见他时的反应。然后写到酒客们一起喝酒唱歌,最后写到诗人赠给他许多信札,希望他能记住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第六首:此诗写诗人想起昨天的事,不禁又想起那位绣衣的人乘船到了石头,又写了诗人看见他时的反应。然后写到酒客们一起喝酒唱歌,最后写到诗人赠给他许多信札,希望他能记住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金陵城的游玩经历,表达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重逢的喜悦期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