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
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
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
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
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
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
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
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
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注释】

①答从弟:回复你的弟弟。幼成:年幼的侄子。过:路过。西园:指自己的住所。见赠:赠送诗稿。

②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一身自然洒脱,万物何必喧闹呢?一身:一身之身。何:什么。嚣喧:喧嚣纷杂。

③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我虽然不才,却感谢朝廷对我的厚爱,让我得以安居田园,回归故乡。拙薄:谦词,谦虚地表示自己有才能。谢明时:感激朝廷对自己的赏识。明时:贤明的时代。栖闲:安闲。归故园:回到故乡。

④二季:两季,两个季节。过旧壑(hè):穿过山间的小溪。旧壑:山间旧有的沟壑。驰华轩(xuān):车马奔驰而过华美的车轩。驰:奔驰。

⑤衣剑照松宇:衣衫和佩刀映照着松林。松宇:松林间的屋宇。宾徒(tú)光石门:宾客游子光顾着欣赏石头门前的景色。宾徒:游子。石门:地名,此处指家门前的石门。

⑥山童:山里的小孩。荐(jiàn)珍果:献来珍贵的水果。珍果:珍贵而美丽的果实。野老:乡村老人。开芳樽(zūn):开怀畅饮。芳樽:盛满美酒的酒杯。

⑦上陈樵渔事:上奏山林中捕鱼打猎的事。陈:陈述、汇报。樵(qiáo):打柴人。渔:打鱼人。农圃(pǔ):耕种土地的人。言:陈述。下叙农圃言:下面又讲述种田之事。

⑧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昨天荷花盛开,今天又见到兰花繁茂。昨来:昨天。荷花:荷花花期不同,有的在夏天开放,有的在冬天开放。今见:现在看见。兰苕(xiāo):兰花的一种,即“蕙”。苕:同“蕙”。繁:繁茂。

⑨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一会儿笑一会儿唱,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不知:不知道。夕景昏:太阳西斜。

⑩醉罢同所乐:喝醉了和大家一起欢乐。同:一起。乐:欢乐。

【赏析】

此诗是诗人给幼成从弟的一首赠答之作。全诗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写景、叙事、抒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朝廷的赏识和恩宠的感激之情。

开头两句,诗人用问答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一身自然洒脱;万物何必喧闹?这两句话既表现出诗人的傲岸不群的人格魅力,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超然。

接下来四句,诗人以谦虚的语言感谢朝廷对他的赏识与厚爱,并表达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拙薄”二字,表明了诗人谦逊自许的态度;而“谢明时”三字又表现了诗人对朝廷赏识的感激之情。“栖闲归故园”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远离尘世纷争,回到家乡享受宁静的生活。

中间四句,诗人描绘了自己与邻里交往的情景。“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这里的“二季”指的是春夏之交,“旧壑”则是指山间的小溪。“驰华轩”三字,则描绘了邻里之间相互往来、交流的场景。“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邻里交往的情景。“衣剑”指的是诗人的衣着和佩刀,“松宇”则是山间的屋宇。“宾徒光石门”中的“宾徒”,则是指游子的足迹遍布各地,而“石门”则是指门前的石门,意指诗人的门庭常客络绎不绝。

最后两句,诗人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豁达态度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赞美。“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这两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将山童和野老两个角色引入诗中。山童向诗人推荐珍贵的水果,野老则开怀畅饮美酒。这种对话形式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对人物活动的叙述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朝廷恩宠的感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超然。此外,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