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氏黄叶落,妾望白登台。
月出碧云断,蝉声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琴曲歌辞·秋思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其中“阏氏黄叶落”和“胡兵沙塞合”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战事的感慨以及个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悲凉情感。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分析:
“阏氏黄叶落”:这句诗中的“阏氏”是对匈奴女子的称呼,黄叶落则暗示了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妾望白登台”:白登台位于今天的河北柏乡县附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的是战争的前线或战场。
“月出碧云断”:月出自于天体,碧云则是天空的颜色,断则暗示了月亮的光芒已经穿透了云层,照在地面上。
“蝉声秋色来”:这里的蝉声代表了一种凄凉的秋日景象,蝉声伴随着秋天的到来,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胡兵沙塞合”:胡兵是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沙塞即沙漠地带,这里描述的是胡兵正在集结,准备发动战争。
** “汉使玉关回”**:玉关通常指的是边境上的关口,这里用来形容汉使从玉关返回,表示和平即将到来或者是战争即将结束。
“征客无归日”:征客是指出征在外的士兵,无归日则表示他们没有回家的日子,这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空悲蕙草摧”:蕙草是一种香草,它的枯萎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对国家统一和个人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