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汗沾明主,沧浪别钓翁。
去曾忧塞马,归欲逐边鸿。
积感深于海,衔恩重极嵩。
行行柳门路,回首下离东。

赴京途中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涣汗沾明主,沧浪别钓翁。
去曾忧塞马,归欲逐边鸿。
积感深于海,衔恩重极嵩。
行行柳门路,回首下离东。

注释:

  • 涣汗沾明主:汗水沾湿了明亮的君主,形容皇帝的恩典如同阳光普照大地。
  • 沧浪别钓翁:在广阔的江湖中与钓鱼的老人告别。这里可能是指远离家乡、投身仕途的情境。
  • 去曾忧塞马:离开时曾经担忧被派往边塞的马匹。塞马通常指边疆守卫或出征的马匹,表达了作者对边疆任务的忧虑或不安。
  • 归欲逐边鸿:回到家乡后希望像鸿雁一样飞向边疆。这句话描绘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 积感深于海,衔恩重极嵩:积累的情感深如大海,感激之情重如泰山。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皇帝深厚的感情。
  • 行行柳门路:行走在通往柳门的路上。柳门可能是地名,也指代旅途中的一段路程。
  • 回首下离东:回头望向东方,意味着即将离别或结束这次旅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作者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的复杂情感。首联“涣汗沾明主,沧浪别钓翁”直接点明了主题,抒发了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以及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颔联“去曾忧塞马,归欲逐边鸿”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愿望,既有对边疆责任的忧虑,又有追求建功立业的梦想。

颈联“积感深于海,衔恩重极嵩”则是对整体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恩之情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尾联“行行柳门路,回首下离东”则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致和心情变化,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过去的回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