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阁临初日,铜台拂暗尘。
鷾鸸偏报晓,乌鹢惯惊晨。
鱼网裁书数,鹍弦上曲新。
病多疑厄重,语切见心真。
子母钱徵笑,西南月借颦。
捣衣嫌独杵,分袂怨双轮。
贝叶教丹觜,金刀寄赤鳞。
卷帘吟塞雪,飞楫渡江春。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
眼穿回雁岭,魂断饮牛津。
药自偷来绝,香从窃去珍。
茗煎云沫聚,药种玉苗匀。
草密应迷客,花繁好避人。
长干足风雨,遥夜与谁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课本,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还要注意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这首诗共18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要仔细揣摩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然后根据要求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阅读理解所给诗文,明确具体的写作思路,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表达的意象与情感,然后运用手法+效果+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绮阁临初日,铜台拂暗尘”,这两句写绮阁、铜台在晨光中显得分外耀眼。诗人以“绮阁”“铜台”为意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把绮阁比作“初日”,把铜台比作“暗尘”,用“拂”、“映”两个动词,表现出铜台的辉煌,同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

“鷾鸸偏报晓,乌鹢惯惊晨。”诗人描写鷾鸸、乌鹢等鸟禽在晨曦中欢快地鸣叫。诗人通过鸟儿欢快的鸣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第三联:“鱼网裁书数,鹍弦上曲新。”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作鱼网,把琴弦喻为鹍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裁书”、“上曲”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病多疑厄重,语切见心真。”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描述,诗人把自己的处境比作“病重”,用“疑厄重”来表明诗人内心的痛苦,用“语切”来说明诗人内心的真诚。

尾联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子母钱征笑,西南月借颦。”“子母钱徵笑”指朋友之间的相互调侃,“西南月借颦”则指朋友之间互相倾诉心事。诗人通过“征笑”与“借颦”来表达对友情的依恋。

“捣衣嫌独杵,分袂怨双轮。”诗人用“捣衣”、“分袂”来表达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贝叶教丹觜,金刀寄赤鳞。”诗人把自己比作游子,把自己的相思之苦寄托给了朋友。贝叶、金刀都是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尾联写诗人对自己的担忧:“卷帘吟塞雪,飞楫渡江春。”“卷帘吟塞雪”指诗人在塞外吟咏白雪,表达自己内心孤独;“飞楫渡江春”则是说诗人乘船过江,渡过春天,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解织”指解开丝线,这里的“解织”代指解除束缚;“合姓秦”指秦氏姐妹,这里用“合姓秦”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眼穿回雁岭,魂断饮牛津。诗人用“眼穿”和“魂断”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痛苦,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忧虑以及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我住在绮丽华丽的阁楼上,每天迎着朝阳起床,而那高悬的铜台却总是被灰尘覆盖。清晨,只有鷾和鸸鸟在报晓;黄昏,也只有乌和鹢在惊飞。我每天用细绳系住鱼网捕鱼,又用鹍弦弹奏乐器自娱。我身体虚弱,常常怀疑厄运重重;说话直率,更让人觉得我的真诚可贵。朋友来了我就欢喜,朋友走我就忧愁;朋友一去就是一年。我常担心妻子会嫌弃我贫穷,又担心她没有钱购买胭脂。如今她已去世三年,我独自面对西风叹息不已。我常想念远行的好友,盼望他能回来相聚。他离去后,我常怀念他的音容笑貌;他回来后,我又常思念他的音容笑貌。我常想为他绣制名贵的蕙草;又常想为他在秦家门前唱歌。他离开时,我曾用眼睛穿过回雁岭去追寻他的踪影;他又回来时,我已在饮牛津桥畔等待他多时。

注释:

①绮阁:华丽精美的楼阁。初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②铜台:青铜做的高台。③鷾鸸(wū é):传说中的两种鸟。④乌骥(jī):传说中黑色骏马。⑤鱼网:捕鱼的工具。⑥鹍弦:一种乐器,即鹍篌,又名箜篌。⑦名蕙:珍贵的蕙草。⑧秦氏:秦嘉的妻子。《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载,妻子以为他已经死了,就改嫁到当地县令家。后来知道丈夫还在,便发愤读书识字,学鼓琴歌唱。⑩西风:秋风。⑩遥夜:长夜漫漫,无法入睡。⑩药:这里指药草。⑩茶:茶叶。⑩茗:茶的一种。⑩玉苗:《诗经·小雅·甫田》:“我疆我理,南东之美。”毛传:“美禾也。”这里指茶树苗。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张纲成的。诗中主要抒写了作者的羁旅之愁、思友之情以及孤独寂寞的情怀。全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流畅,风格沉郁顿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