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羽林郎,戎衣侍汉王。
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傍。
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
【注释】
《杂曲歌辞》是唐代的一类诗体名称,包括乐府旧题和文人自创的新题。“少年行”为汉乐府旧题。“十八羽林郎”,即十八岁时当上了羽林军的小校(卫士)。“戎衣侍汉王”: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曾以布衣起兵反秦。羽林军就是刘邦在起义军中的亲兵。
“臂鹰金殿侧”,指汉武帝刘彻曾在殿侧放飞大鹰。《汉书·武帝纪下》:“(太初元年)夏四月,作建章宫,立神明台、井干楼,度朔门、凤阙、桂宫、北宫皆更名。其上则凌歊层峦,下则幽房通谷,旁gan有长洲水池灌注其中。”
“挟弹玉舆傍”:《史记·佞幸列传》:“武帝时,李延年以音律见幸,号曰‘协律’。”《汉书·艺文志》::“李延年,中山人也,以琴见知于武帝,帝爱之,为协律,又教鼓角。”
“驰道春风起”,“驰道”,天子所御道也。“春风起”:春日里,天子的车驾在大道上奔驰。
“陪游出建章”,汉武帝曾三次巡行甘泉宫,并多次到建章宫游玩。
【赏析】
此诗写汉宣帝时羽林郎的故事。
“十八羽林郎,戎衣侍汉王。”首句交代主人公的年龄、身份和背景,点明他是汉朝的卫士。“戎衣”指战服,说明他从小就在战场上长大。“侍汉王”指的是他的主子——汉宣帝刘询。
“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傍。”第二句描绘了一幅威武雄壮的画面,鹰在金殿侧飞翔,而主人公则手执弓箭,站在玉制小车上。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他的武艺,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主人的忠诚与服从。
“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第三句进一步描述了他的行动。在春风拂面的大道上,他陪同皇上出游到了建章宫。这里既展示了皇帝的气派,也让主人公的身份更加明显。
全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了一个忠心耿耿、英勇无畏的卫士形象,同时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